[摘要] 文章对跟踪审计在新时代发挥的作用、投资建设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跟踪审计对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设项目资金运作力、对防范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严把投资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标采购关、严把施工合同关等建议,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各单位“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关键词] 跟踪审计;高校;投资建设;防未病”

 

2018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在我国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规模工程建设来拓展办学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加强跟踪审计在高校投资建设中“防未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跟踪审计的作用、发挥领域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一、跟踪审计在新时代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的职能作用、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要深入把握新时代审计事业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在提升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从而担当起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政府投资可以有力促进和发挥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投资项目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政府投资跟踪审计的实效性强,新时代要履行好政府投资跟踪审计提前介入式监督和实时保障的双重职责,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聚焦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及时反映与改革举措不相衔接、不相配套或相互掣肘问题。

二、投资建设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规模工程建设来拓展办学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在建和已建的高校新校区已经超过200个,其中已经运行和拟建的“985”高校新校区数量超过140个,这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和高校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高校开展新校区建设不能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应要不断提升高校事业发展内涵,坚持政用产学研之间开展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且还要妥善处理好新旧校区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要持续创新,在新校区的办学资源上要优化整合,在学科建设上要着力加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要不断提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要逐步增强,从而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使高校核心竞争力得以显著增强。

三、跟踪审计在高校投资建设中的“防未病”作用

跟踪审计在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能有效发挥“防未病”作用,促进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防范风险、控制造价、加大监督、提高投资效益。

(一)发挥跟踪审计对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高校新校区建设往往准备时间长,建设工程大,投入资金多、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跟踪审计不仅要全程进行,还需要将审计关口前移,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把控,把审计监督贯穿到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以便及时发现项目建设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加大对项目间的管理,提升项目的质量,遏制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发挥跟踪审计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要对项目资金的来源,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进行审核。重点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采取各种手段,诸如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价、清单价,多列项目子目,重复计算或多计算工程价款来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有效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发挥跟踪审计对提高建设项目资金运作力的作用。跟踪审计在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审计基础上逐步转向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审计原则的改变及审计过程的强化,为财务部门在预算架构编制及实施方面提供了基本准确的判断依据,推动财务部门在投资成本、编制基建财务决算报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核算的准确性;而通过对财务决算进行审计,可以促进财务部门规范财务会计核算,真正推动国家、社会在教育投资资金使用上的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效益性。

(四)发挥跟踪审计对防范风险的作用。跟踪审计可以督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应对贷款风险。跟踪审计还可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提出在期望收益下风险最小,而在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参考建议,达到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的目的。

四、如何对高校投资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高校新校区施工前,可行性研究阶段影响工程造价高达80%-90%,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以上,招投标阶段是设计成果合理造价的体现,而施工和审计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仅有5%-25%。可见,施工前的审计监督对于整个建设工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某大学新校区建设的跟踪审计工作实践,主要分析施工前跟踪审计的关注点。

(一)严把投资决策关。1.审查建设项目决策立项程序,看是否有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2.审查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的依据是否充分、科学;3.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深度,投资估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编制内容与规划要求的一致性等。

2019年,某大学审计部门加强对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根据可研报告,估算总投资50553.5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8312.7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592.45万元,预备费3512.41万元,建设期利息3136万元。资金来源为学校等多渠道筹措。总建筑面积12.27万平方米。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与项目实际建设时间相隔近两年,总平面设计和和各建设单体设计有较大变动,考虑到投资估算费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审计部门采取“背对背”审核模式,委托两家造价咨询公司实施审核,并聘请多位专家独立提出评审意见,审核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室内装饰工程、室外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土方、道路、绿化、广场、热水系统、海绵城市、围墙、大门、安防、边坡支护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工程建设规模与主要内容、设计、投资估算等。造价咨询公司出具的审核报告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对建设项目概况、规模和目标定位,以及技术、设计方案的可行适用性、技术科学性、经济合理性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通过综合对比,最终,审计部门核减投资估算金额105万元,不仅优化了项目建设的结构、配置和标准,而且提高了投资估算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投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审核效果。

(二)严把勘察设计关。1.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2.方案的设计标准是否与投资决策阶段一致,方案是否兼顾使用要求与经济合理的关系,总体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市政景观设计、弱电设计造价是否合理等;3.审查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合法性、准确性)、编制深度(完整性、编制范围)和编制规模、编制方法,设备及材料选用是否符合建设标准等,看其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是否达到限额设计要求;4.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计算、预算单价的套用、人工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取定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

某大学审计部门加强对新校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核。在初步设计概算编制依据方面,因可研报告与编制设计概算相隔时间较长,原编制依据已不再执行,审计部门提出设计概算要依据最新规定执行。比如,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原编制依据是当地《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审计部门指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已实施新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因此应按此费用定额调整“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相应内容。增值税费率方面,审计部门要求执行当地从2019年4月1日起实行《关于调整除税价计算适用增值税税率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由原来的10%调整为9%。通过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学校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维护,内部审计对单位的价值增值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三)严把招标采购关。1.监督招投标程序中开标、评标和定标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查招标过程的公正性、公开性,提升招标的合法性,加大力度避免工程规避招标和假招标等违法行为,从源头发挥审计的作用;2.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主要是审查文件的要件情况,主要条款是否表述明确、符合要求、内容合法;审查工程说明是否清楚、招标范围是否合理,并且要与项目相符。评标办法是否科学,评价投标单位时要注意从信誉、业绩、工期、施工能力、质量指标、结算方式等关键内容进行综合考量;3.相关特征说明、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是否明确且无歧义。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合法、准确,标底计价要合理,标底不仅要在概算额度范围内,而且要防止出现高估冒算、低估低算,防止出现重大的偏差;要仔细审查工程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用量、主材及其价差、取费是否合理等内容,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4.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级别,相关人员的资质,确定其是否满足投标的资格和条件,避免无资质或低资质施工单位承包工程。

某大学校内招标采购小组制定评选标准,公开遴选出4家新校区建设招标代理机构,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库,随机抽取代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进行招标。学校招标部门、基建部门、审计部门人员等参与抽取过程,并全程录像。确定招标代理事项后,学校要求各招标代理机构签订廉洁承诺书,该大学纪委书记随后召集入库的各招标代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开展廉洁提醒谈话,再次强调招标纪律。在新校区施工前,学校党委书记也对基建、财务、招标、审计等四个部门人员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为及早对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建议学校首先招标确定跟踪审计单位,利用跟踪审计单位的专业优势,对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监理服务项目的标书进行审核。同时,审计部门对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监理服务项目的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

(四)严把施工合同关。1.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形式是否符合该工程实际,文字表达是否明确,合同条款是否全面,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具体,付款方式是否明确,合同价款及调整方式是否合理清晰,特别条款的内容是否合理,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到具体部位等。特别是在投标时未考虑,而在结算时需调整的项目如何计取的问题,比如赶工措施费、优质工程奖等;2.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签证,违约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界定等问题。

某大学审计部门对施工合同进行审计时,在结算依据方面提出,增加《关于建筑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的通知》文件作为其中一个结算依据。在质保金方面提出,由原两年结清改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结算。土方清运方面,原来的询价是13.5元/m3,审计部门向施工方提出要求按照当地有关文件以10元/m3执行。

    、结语

某大学新校区投资建设的实践、成效和经验表明,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监督,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及时的决策建议,使建设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得到最大限度规避,项目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投资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只有不断优化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和策略,全过程跟踪审计“防未病”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中有效发挥,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以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韧,杨晓梅,陈程.试论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实践及成效——以西南某大学新校区二期建设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2018(4):90-94.

[2]杨军,刘增潮等.当前高校新校区建设必须坚持的理念: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知识经济》,201910):175-176.

[3]韩煦.新时代对投资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若干思考[J].《财会学习》,2018(33):139,141.

[4]程永强,冯向宇.浅谈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1(2):107.

[5]袁安.论高校新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与职能[J].《当代经济》,2009(23):118-119.

[6]齐绍琼.新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15):56-60.

[7]郝凤林,贾丽茹.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