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摸清我县工会经审工作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县工会经审监督工作全面发展。近日,县总经审会对象州县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象州县工会下辖乡(镇)总工会11个、工会联合会5个、县总直管工会59个、事业单位64个。全县有基层工会351家,覆盖法人单位596个,有会员25954人。在组建工会和换届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都能按“三同时”选举产生,2017年工会改革落实了县总工会经审办编制(经审办挂靠办公室),经审会主任由一名副主席担任,下设经审会办公室。县总经审办专职人员1名,县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名(其中:县总工会4名、医院总院、纪委、财政局各1名)。7名经审委员均为财务专业人员,懂财务、会审计。
二、取得的成绩
经审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经审组织认真贯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经费审查监督工作意见》,按照“三同时”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县总领导定期听取经审工作汇报,经审会主任作为党组成员及时把经审工作情况和工作需求带到主席办公会,保证了工会经审组织和经审工作在工会工作中的源头参与作用。严格规范经审会会议制度,及时研究有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涉及经费使用、政策制定等重要事项。
经审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县总工会经审会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及时更新完善经审会议、学习、档案、信息、廉洁自律”等各项工作制度,2023年还新修订了《象州县工会经审工作台账管理办法》《象州县工会经审工作约谈制度》《象州县工会审计回访工作制度》《象州县工会审计整改督查制度》4项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对县总本级经费预决算进行审查并向常委会、全委会报告经审工作情况,提高象州县工会经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县总经审会按照全国总工会《工会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和《工会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规定,坚持全国经审工作“一盘棋”,强化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大胆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统筹各级审计资源,采取了“以审促训、简表审计、延伸审计、集中会审、举办培训班等。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各级工会经审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充分发挥经审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为基层工会经审人员提供实务交流学习平台,助力提高经审监督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由于受职数、编制等因素影响,工会经审工作一直面临力量不足的困境,人员配备与当下繁重的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经调查,2023年象州县工会所辖有拨缴关系的基层工会145个,基层工会经审人员多数为兼职且无专职机构,有的单位还存在经审组织无人员干事的情况。因此,全县多数基层工会普遍存在开展对本级的审查审计工作难的问题。
专业化水平与审计要求不相适应。工会经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经审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审计方法手段单一,人员配备普遍存在“两多两少”现象。一是经审人员不懂审计业务的多、懂审计业务的少。经调查,在2023年全县有拨缴关系的140多个所辖基层工会中,约有80%经审会人员为非专业人员担任。一些设有内审机构的单位,虽然由单位审计部门同志兼任经审会主任,有审计、财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但对工会工作政策和制度学习了解不够。全年也没有按规定履行开展对本级年度预决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和审计,经审会形同虚设。二是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还没有真正得到工会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审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补充不及时,人员结构老化、断档、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能实际具体操作的经审干部少,独立开展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工作难,全县工会经费审计监督仅依靠县总经审会实施,专业化经审人员长期处于缺乏的困境,审计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审计规范化程度与审计绩效要求有差距。调研发现,县总经审会虽然每年常态化开展了对各基层工会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但审计质量还不够高,成效还不够明显。对下级工会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计面还不够广;审计内容和范围拓展延伸的不多;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上,大多延用传统的查阅原始凭证、会计档案等做法,对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工会经费使用绩效管理关注的不够多,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
审计整改情况与审计成果运用有差距。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跟踪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对审计整改不重视,在收到审计报告后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对报告所列示的问题进行整改;还有部分单位由于财务人员变动,账目交接不规范。财务工作衔接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工作也没有按规定得到落实。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单位在工会经费管理问题上存在屡审屡犯,成为治不好的“牛皮癣”,极大影响了工会经审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
三、意见建议
完善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经审工作的实效性。要把会计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工会经审工作的同志选配到工会经审工作岗位上;要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基层工会经审干部业务水平;要树立经审工作的典型,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提高。二是完善监督审查制度,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对象,必要情况下可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予以协助,确保审计到位。三是建立工会特邀审计员队伍,可采用业务考试等方式,合格人员将入选特邀审计员备选库,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强化服务指导 增强经审活力。一是强化培训,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针对基层工会经审人员对经审工作认识不深、了解不透的实际,建议通过召开经审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等模式,使经审人员逐步熟悉和掌握经审工作基本职责、基本程序和总体要求。二是实施模块化管理,解决“怎么干”的问题。针对经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不知怎么干的实际,加大对下服务指导力度,将“审计方案、审计通知、审计报告、整改意见书等制成统一文件模版以文件形式下发,规范审计行为、统一审计标准,严格审计质量。三是资源共享,解决“干起来”的问题。从备选库中适时抽取中介机构或特邀审计员参与基层工会审计工作,以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基层工会经审人员积极参与,让各级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转起来、强起来。
强化审计整改 巩固成果运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纠正问题,改进和规范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一是建立抄送机制。将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抄送同级党委,请同级党委督促审计整改责任落实。二是实行审计结果通报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向同级党委发送督促整改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点名道姓”公开通报,倒逼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起到通报一起、教育一起、警示一起的作用。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重复出现,整改进度迟缓等情况的,要约谈其主要负责人,要求其加强重视,限期整改。四是常态化开展审计整改督查。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单位要定期进行回访,全程跟踪督促整改,促使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把问题整改贯穿审计全过程,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