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配合融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跟踪审计过程中,笔者对审计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次跨领域学习与成长的旅程。笔者想通过这篇分享,与大家交流在项目审计中的一些感悟。
1.在全流程审计中筑牢风险防线
在配合广投集团审计组开展融安垃圾发电项目跟踪审计的过程中,笔者深刻检验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整改”的全流程审计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审计工作嵌入项目建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而非仅限于事后的检查。
例如,在项目启动前,审计人员针对垃圾焚烧发电的特点,梳理出设备采购、施工节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核查等方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动态监督。项目结束后,重点关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审计建议“落地有声”。这种全程参与的审计方式,让笔者更深入地理解了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2.在审计转型中拓展专业知识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内涵也在持续丰富。在融安项目中,笔者深刻感受到,现代审计早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数据的核对,而是逐步延伸到工程管理、合规性检查、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熟悉财务和审计知识,还要了解工程技术、法律法规乃至环保标准。例如,在评估设备运行效率时,需要结合技术参数和财务数据综合分析;在审查合同条款时,需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及集团制度。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让审计工作更具挑战,也更有价值。它要求我们持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
3.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审计工作并非孤立进行,而是需要与项目各方紧密配合。在融安项目中,笔者与项目管理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访谈、联合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共同梳理问题、研究解决方案。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施工现场走访中,审计人员发现部分施工记录与设计图纸存在细微差异。通过与技术人员反复核对,最终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并据此提出调整建议。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审计人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资料,更要走进现场,用“放大镜”去观察和验证。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审计效率,也增强了团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4.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进步
经过这次跟踪审计,笔者对审计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审计不仅是监督,更是服务——既保障项目的规范运作,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