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的核心作用是通过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优化管理机制体制,实现问题治理与效能提升。审计既是查找不足的一次“经济体检”,也是淬练提升的一次“深度会诊”。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对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如何聚焦审计整改,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值得深究。

近年来,象州县总工会在加大对所属基层工会审计监督的同时,聚焦审计整改,坚持把审计整改做为经审工作的落脚点和发力点,着力提升经审监督实效。

一、主要做法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根本,全面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将审计整改作为工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列入党组会议的议事事项,党组副主席、经审会主任亲自部署抓落实,明确整改责任,确保审计整改工作有力推进。每年召开同级审计问题通报整改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通报年度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各类问题,明确审计整改责任,增强审计整改的严肃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完善工会内部控制制度。遵循立行立改、真抓实干、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注重审计发现的揭示问题,更重视督促整改,对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完善机制体制,推动标本兼治。根据本级审计提出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修订完善《象州县总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象州县总工会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象州县总工会对基层工会经费补助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解决了历年来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历史遗留问题。

以审计回访机制为抓手,促进审计整改提质增效。通过实地走访检查的方式开展审计回访,建立审计整改台账进行对账销号,持续跟踪落实审计整改进度和成效,提升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果。2025年实施对2024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42个基层工会实施整改情况回访督查,共清退违规款3.57万元,提出问题351条,完成整改254条,完成整改任务的72.36%。

二、原因分析

虽然象州县总工会经审会每年开展审计整改回访工作,但仍有个别基层工会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重视不够。部分被审计单位未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和整改主体责任,未将审计整改作为查缺补漏、源头治理的有力抓手,责任落实存在“上热中温下冷”,导致配合不积极、推诿拖延、敷衍了事,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不全面、不彻底。

认识不足。被审计单位缺乏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正确认识,面对审计查出问题有抵触情绪,同时缺乏主动整改意识,整改不及时、不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够深入,应付了事,达不到审计应有的效果。

机制不完善。一是未建立完善的整改责任体系,整改任务未细化分解至具体部门和个人,导致执行力度不足。二是审计整改涉及多部门协作时,因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特别是涉及复杂问题时,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整改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整改成效不持续,存在屡审屡犯等典型问题。部分被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整改时停留在表面,不重视对管理机制和制度流程进行查缺补漏,如对财务收支规范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类等事实问题,以“承诺整改”的方式来代替实质性整改,对已整改的问题,未举一反三,导致问题存在“反弹回潮、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等情况。

三、对策建议

通过进一步拓展审计整改渠道,着力提升工会经审监督实效,不断规范工会经费使用管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机制。建立审计整改工作台账,落实销号管理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分类编号、跟踪督促、整改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坚持整改与审计无缝对接,快速跟进。明确各项问题的整改内容、整改金额、整改期限以及责任单位等,将清单与审计报告内容一一对应,充分运用销号机制对审计整改问题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已完成整改的及时销号,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紧盯时间节点,督促整改。

持续推进审计回访。通过实地走访检查的形式开展审计回访工作,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对照问题清单逐条逐项检查。对正在整改的实施动态跟踪,对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定期催办回访,持续跟踪督促整改。

深化贯通协同机制。坚持横向协调和纵向贯通抓整改,加强经审职能监督与巡察巡视和国家审计监督的联系,在审计整改上打好“组合拳”,畅通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不断增强监督合力,多措并举推动审计整改成果有效转化为监督实效。针对重点问题做到内部部门联动,建立健全部门间整改协调机制,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制定共性问题清单,汇总近年来审计发现的问题,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从制度层面找原因,将整改工作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紧密结合,聚焦强化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建立健全,一手抓制度执行落实。结合工作实际,抓实源头治理,杜绝敷衍整改、虚假整改,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推动标本兼治,确保工会经费使用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