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移动”)内审部以“红星卫士心向党”为载体,以“AI+审计”为抓手,贯彻“三如”精神,发挥“三士”作用,创新构建“四网融合”监督体系,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自身建设,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注入智慧审计动能,织紧监督网
(一)模型预警显成效,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广西移动内审部依托286个数智审计模型,通过“扫描—分类—整改”闭环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为业务合规运行提供服务保障,累计提示风险事项80多项、针对22项高风险发起核查整改。
(二)协同监督创价值,凝聚大监督合力
向各业务管理部门开放成熟审计模型29个,为财务监督、巡察监督提供线索超百条,推动形成“审计+业务+巡察”协同监督格局,提升大监督矩阵整体效能。
(三)数智场景增效能,释放转型新活力
通过挖掘 AI+审计场景契合点,打造“数字员工(RPA)+智能工具+全量审计”创新矩阵,形成三大标杆应用:合同信息采集工具实现合同管理系统的高效数据抓取、清洗与同步,形成端到端的自动化采集链路,效率提升80%;建审结算核查工具审查1份结算书从20分钟缩短至0.3秒,效率提升4000倍;图片/文件查重工具实现审计实务中图片、文件的真实性验证与重复使用检测,发现 383 个项目1.3万张记录照片、文件高度相似或重复使用,发现多结费用上百万元。
二、夯实审计质量根基,织密合规网
(一)创新“三维审理”机制,筑牢质量防线
广西移动内审部组建由“负责人+主管+骨干员工”构成的独立审理组,对审计项目开展全流程审理,聚焦审计方案、报告等关键环节,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树立审计权威。
(二)构建复审“防火墙”,提升监督效能
通过在建审项目中嵌入复审机制,通过对一审结果的审查,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结论的准确性进行再监督。年度完成325个项目复审,最大限度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三)数字画像强震慑,压实主体责任
运用CAMS系统嵌入AI工具对施工单位、参建单位开展履职风险画像,从审计质量、争议处理等维度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向业务部门输出画像结果,倒逼合作单位规范履职。
三、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织牢防控网
(一)嵌入式防控全覆盖,完善长效机制
广西移动内审部将案例警示嵌入风险防控体系,编制市场、政企、工程等领域典型案例152个,推动“关键少数”依法履职。通过机制协同、成果共享、案例解析,引导各级人员了解审计,接受审计,拥抱审计。
(二)基层宣讲强意识,打通“最后一公里”
开展“红星卫士在一线,审计服务到基层”活动,覆盖14个地市公司,通过现场剖析违规行为、解读防控要点,提升基层员工对新型风险的识别能力,推动廉洁从业规范入脑入心。
(三)数智服务下沉,精准响应基层需求
建立“模型分层输出”机制,向地市公司推送成熟数智审计模型,推动基层从“人工查险”向“智能预警”转型;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通跨项目数据壁垒,通过数据中台等方式,实现同类审计项目资料“一次提交、多次复用”,减轻基层负担,真正将“AI + 审计”效能延伸至企业治理末端。
四、筑牢思想教育防线,织密清廉网
(一)立体联学强根基,共筑廉洁信念
广西移动内审部构建“上下+支部+内外”三级联学机制,与总部内审部武汉分部、成都分部等7个支部开展共建,累计开展联学活动16场次,覆盖300余人次,以理论清醒淬炼审计人员的党性,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红色教育树清风,强化廉洁认知
依托红色场馆开展“学党纪明纪律,守底线树新风”现场教学12次。通过重温革命历史、聆听先烈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红星卫士”初心,深刻理解“廉洁七笔账”内涵,现场接受廉洁洗礼,增强抵腐定力。
(三)党业融合智攻坚,淬炼先锋队伍
成立“建审质量突击队”、“数智审计突击队”两支党员先锋队,聚焦AI模型建设,相关经验被集团作为“智慧审计标杆案例”推广。在重点项目中设立“红星卫士攻坚岗”,通过“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作用发挥在一线”,使“红星卫士”成为数智审计战场上的鲜明旗帜,将党旗插在数智审计攻坚一线,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后续,广西移动内审部将持续擦亮“红星卫士”党建品牌,深化“AI+审计”赋能,以严密的监督防护网构建“全员化、全业务、全流程”审计监督格局,在新征程中续写审计人“红星卫士”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