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会是离职工最近、服务职工最直接的群众性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最重要的纽带。工会财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工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2022年1月1起,新《工会会计制度》在全国工会组织全面实施,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尽管每年有开展对基层工会常态化财务培训、业务指导、审计监督,但基层工会在财务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象州实际,梳理分析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员配备不合理。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多数为兼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非财务专业从事工会财务工作人员占比较大,工会财务人员频繁变动现象比较突出,且在人员变动时未按《会计法》的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导致新接手财务人员对工会相关规定把握不准,重点不明,工会财务工作的连贯性受到影响,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工会财务工作的要求。
预算管理粗放。一是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在编制预算时,一些基层工会未能结合当年工作实际,盲目参照上年度决算数来编制,预算执行低或超预算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工会当年工会经费支出仅完成预算50%左右,还有一些基层工会经费支出预算完成达到200%及以上。且未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进行调整预算。二是缺乏预算管控。对于大额经费支出,一些基层工会未严格履行活动经费预算审批手续,有的只有预算总额,无明细;有的存在先开展活动后再履行审批手续,造成经费开支随意性大,实际结算费用与年初预算不相符等情况。三是有些基层工会年初不编制预算,认为账上有钱就可以开支,支出随意性大,存在年节福利超标发放的情况。
收支管理不精细。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基层工会在工会账上列支直系亲属住院慰问费、职工体检费、非法定节假日发放慰问品、职工退休离岗前的慰问发放慰问金、开展文体活动存在普发奖励、超标准发放奖励费用等。二是费用报销不规范。有的基层工会报销仅有发票,缺少开展活动的通知、方案,发放的奖励、慰问品缺少明细,或有明细但签领不规范(签领表无品名、数量)等。三是费用报销依据不充分。有的基层工会开展工会活动报销餐费时,没有附上用餐人员名单;重大开支项目缺少必要的集体民主决策程序。四是报销附件不完整。如发票开具的内容与所报销的费用不符,发票品名、数量与实际不符;发票内容的“单位名称”与所属基层工会名称不符;部分费用报销应签而未签订合同、合同签订时间不规范,合同填写不完整等。五是专项资金结余过大。如上级工会下拨的技能培训、各项活动经费、职工之家建设资金等,有的不按指定项目使用,有的技能培训经费闲置在账上长达2年多未使用。
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基层工会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思想,没有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在日常管理中,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取发放到维修保养、报废处理等环节,存在程序不规范、关健环节无人把关、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二是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虽然建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的情况突出,如购入的资产不及时建卡入账、资产卡片重要信息填写不全,实物保管人责任意识不强,人员变动不交接,定期盘点制度落实不到位,丢失、损坏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查明原因等,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有:
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工会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专职财务人员少,兼职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没有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会财务工作上。
财务人员变动频繁。每位财务人员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变动频繁容易导致业务的不连贯性,新任财务人员需花一定时间来学习和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据了解,一些基层工会存在因前后会计人员变动交接不及时、不清晰、不完整,造成账目核算不准确、会计业务不连贯,专项资金结余过大、往来款项未按期对账销账、资产管理不规范、年底决算不清等问题。一些基层工会出现会计出纳由同一人兼任,使工会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资金安全风险,违背了《会计法》中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
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基层工会从经费收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审计监督,存在缺乏完整的“收、管、用、监”四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基层工会经费建立的管理制度,多侧重于规范收入、支出范围和标准,缺乏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费用报销、资产管理等关健环节的流程管控。多数基层工会经审会形同虚设,经审会人员还无法正常开展对同级的审计监督的情况,财务监督依靠县总经审会的事后监督。一些基层工会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建立完整的整改机制。导致经费审查流于形式,“屡审屡范”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对策
强化业务培训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选配具有财会专业基础知识,善于钻究业务,愿意为基层工会服务的人员担任工会财务。为避免因工会财务人员频繁变动而造成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脱节,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在调动或离职,应在经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将其负责的财务工作以书面形式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工作交接不仅限于账目和会计档案的交接,还应包括费用报销流程、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关健资料和环节的交接,对未了事项还应加以说明,特别对未使用完的专项资金,确保工作不断档。二是开展基层工会财务专题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操为主,强化工会经费使用标准、范围和报销流程的规范与掌握,提高基层工会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实现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上级工会在加强指导的同时,适时针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专项培训,使工会财务人员在提高财会综合业务素质的同时,树立财务管理规范性意识,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细化、规范预算编制。一是预算编制项目要明细到每一次活动的时间、项目、标准及核算的科目。如:文体比赛根据参赛人数、奖励标准、租场地、裁判费用等细项进行详细预算,并明确执行部门和预算执行时间,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工会财务工作的每一项支出上,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开展工会活动和维护职工权益上,坚持做到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二是规范预算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基层工会经费收支预算(含预算调整)均需同级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议后上报上级工会备案,并定期向同级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对于日常活动预算,基层工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达到一定金额的经费开支事项履行预算审批手续,在活动启动之前细化活动开支预算明细内容,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费用报销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不得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切实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预算执行的刚性,确保工会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强化过程管控,规范支出管理。基层工会要严格落实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一是建章立制、夯实基础。结合当前新形势要求以及基层工会实际情况,根据上级工会加强经费收支管理的相关规定,修订完善本级工会财务管理制度,细化奖励、慰问等支出标准,并对制订的标准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二是规范审批制度。财务人员要对报销凭证的合法性、业务的真实性、附件的规范性以及手续的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核,按照新《工会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内容和要求,全面熟悉掌握新增会计科目及经费支出范围、标准,准确处理会计账务。三是坚持原则、专款专用。坚持“工会经费全部用于职工服务和开展工会活动”的原则,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八不准”。把为职工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会财务工作全过程,严禁将工会经费用于服务职工群众和开展工会活动以外的开支。基层工会还应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实时管控专项资金使用的进度和效益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在工会主席、财务等人员变动时,应将专项资金的结余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并办理移交;同级经审会要加强对本级工会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检查,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年度经费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批露,防止转移、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和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违纪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