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会预算绩效评价,是全面推进工会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监测研制地方工会经费运行状况、科学分析地方工会经费运行质量、防范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地方工会依法维护和服务职能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探索急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共识问题—要形成“为什么评”的共识
要进一步深化地方工会对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共识:即从本级工会总预算的视角,全面考量工会组织提供依法维护和服务职工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发挥的成效,精准发现在预算管理、工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督促预算对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完善和防范推动地方工会财务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地方工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是要解决思路问题—理清该“怎么评”的思路
地方工会预算绩效评价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合理界定各方责任,协调相关力量,科学组织实施。一方面,在组织方式上,若单靠自评会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充分揭露反映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流于形式、评价成绩虚高,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在人员力量上,从试点实践情况看,每项评价从前期调研、指标设置、收集数据,再到汇总分析、撰写报告、研究论证,整个工作流程耗时较长,仅靠财务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而第三方机构由于工会政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短期内独立完成也难以胜任。因此,绩效评价工作应由上级工会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采取工会预算评价小组,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和本级财务人员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确保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和成效。
三是要解决方向问题—明确“评什么”的方向
经过近年实践探索,绩效评价要进一步明确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一方面,围绕“收、支、管、平、效”五个方面,积极构建包含收入绩效、支出绩效、规范管理、保障水平、运行成效等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搭建较为完善的评价内容框架。另一方面,围绕“五性”,即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深入开展评价分析,发现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地方工会预算保障能力,促进工会组织财力协调和均衡发展。
四是要解决运用问题—探索“怎么用”的问题
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本级工会组织安排本级工会依法维权和服务职工的保障根据,也可作为对下级支持的依据,并据此进一步调整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深入推进工会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产业工会队伍改革方向;也可作为制订工会组织宏观政策提供有力参考;着力推进本级和下一步工会组织管理、运行、成效等角度综合考量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增强工会组织履职和政策实施成效;还可作为地方工会组织和财务部门改进管理、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对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实现以评提质,以评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