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上旬,我有幸参与到对广西分公司呆账核销情况专项审计项目。虽然在这之前,我有过将近十年的财务工作经验,也参与过不少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但对于呆账专项审计项目,还是第一次接触。再者,这也是公司首次开展呆账专项审计项目,没有可以借鉴以往经验可言。在审计组加班加点、历经十天的项目才得以顺利结束,通过这次审计,让我收获颇多,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工作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工作方法:

此次呆账核销情况审计的重点是制度分发与学习情况、呆账认定标准与核销材料完备情况、内部呆账核销审批情况、核销后管理情况和问责情况。经过审前的碰头会,在与审计组其他成员集中探讨、项目分工之后,我才逐渐理清了思路,于是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一)充分利用会计凭证:

通过翻阅会计凭证等相关档案材料,查找呆账形成原因、核销依据、核销材料的完整性、签字审批情况等,挖掘每一笔呆账核销流程,核实每一笔呆账的前因后果,了解每一个核销事件的来龙去脉,看核销材料的完备情况、审批情况,看是否存在不应当核销的情况。同时,剖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二)分析会计明细账:

查看应收应付明细账,核实是否存在具备呆账核销条件、却未进行核销的情况。同时对已核销的呆账,是否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有关税前扣除处理。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访谈:

通过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了解是否对财务条线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对象是否覆盖到所有的主责部门,学习的效果如何,并要求其提供培训课件等相关证明性材料,了解财务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培训的义务。

访谈相关主责部门,核实是否对核销后进行催收工作、问责工作。

二、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公司对长期应收应付款工作的关注

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但对公司长期应收回款项、呆账核销的关注度未能及时跟上,缺少长期应收应付款项、呆账核销追踪的专项工作小组。主责部门无专人对长期应收应付款的真实性进行定期核实,无专人追踪呆账核销的后期催收工作,这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内部呆账核销审批方面

    2019年以来,公司已逐渐规范了呆账核销流程,按照总公司《其他应收应付款项管理规定》,地市公司在呆账核销前,首先以公文请示上报广西分公司、广西分公司公文批复请示并以公文上报总公司报备后,才进行账务的核销,核销审批流程遵循制度要求,做到向公司负责人、向上级公司报批留有痕迹,确保了有迹可循。 

(三)呆账认定标准与核销材料完备方面

财务部面对应收应付款清理效率的指标考核压力,同时为了确保会计账面的整洁,没有谨慎做好应收款项核销前的条件审核,单纯的按照超过三年年限不能收回为唯一认定标准,过度追求清理速度,在法律文书、证明材料等核销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应收款项进行了核销,而符合核销条件的应收款项却没有进行核销。

(四)在核销后管理方面

一是财务处理上,会计与税务未能做好工作上的衔接,会计未能关注核销材料的完整性,在核销材料无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第三方出具专项报告情况下先进行了账务核销,导致在后期的税务处理上,由于核销资料不全,无法进行调减处理,未能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有关税前扣除处理。二是主责部门未能主动承担起本部门呆账核销后续管理工作,核销后的未进行有效催收;且由于时间久远,无法对责任人追究责任。

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公司开展的专项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开始对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模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只有通过类似的专项审计项目,才能够让公司主责部门对该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专项审计项目,这对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准确核算损益、避免公司资产损失,具有积极意义。

这是我参与的第一次呆账专项核销审计,项目结束后,让我收获良多,信心满满。凡事都有第一次,只要积极的心态的应对,找对解决方式,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希望自己能把这种信心和勇气带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惧怕接触新事物,敢于接受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