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管理一般包括财务预算、分析、控制、监督等职能,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事关公司管理层能否准确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从而为公司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销流程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公司的报销管理,财务人员的关注点主要在取得发票是否合规、发票要素是否齐全,附件是否完整,签字流程是否完善,如符合以上要素规定基本上就可按规定正常入账。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经常发现不少虚假报销的经济事项,虽主要责任在主办部门,但财务部门作为费用开支的最后一道关口,对真实性应有尽责审核的义务。财务人员不仅要对发票及报销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完整性审核,还需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和规范公司日常报销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经营活动效率、预防各项经济活动损失,还对避免审计等发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

(一)公司职能考核的要求:

2020年起,公司《财会管理职能指标考核》新增一项内容“在内外部审计、检查中发现分公司财务部门存在虚列费用问题,或分公司其他部门存在虚列费用问题且财务人员审核未尽责,当年考核结果下调一档。

(二)外部监管部门重点整治虚列费用佣金问题,其中,虚列佣金主要体现在:虚增保费、拆单、挂单列支佣金等。

二、当前报销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

从审计角度看,财务制度执行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先要从会计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入手。公司有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却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一些主办部门未自觉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未能尽责提醒义务,制度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规范支出报销行为。

(二)财务监督职能不到位

财务监督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求具备财务工作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及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但公司少数财务审核人员业务技能不足,风险意识淡薄,对会计凭证的完整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审核把关不严,对核算科目使用未能准确掌握,对经济事项发生的真实性未进行有效把关,甚至存在一些报销虚假的现象。

三、财务人员应加强以下审核职责:

(一)审核取得发票的真实性

首先,对取得的每一张发票,审核发票的监制章、发票代码、发票号码、货物名称、开票人、发票专用章等票面整体情况,并登录税务总局网站进行真伪查验,必要时需打印查验结果作为证明,避免不合规票据列支费用的现象。其次,审核是否存在连号发票报销的情况,如有可能存在买票报销的嫌疑。

(二)加强对报销附件真实性、核算准确性的审核

一是审核报销经济事项的合规性、合理性及真实性,鉴别审批人签字的真实性,确保每一笔报销凭证附件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报销内容及附件的不规范,甚至白条入账的情况。二是对不合理、不合规,无开支事由、无相关通知和证明文件的报销勇于谏言、敢于拒绝,对损害公司及集体利益的行为要敢于做斗争。

(三)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

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通过财务分析判断预算是否合理,对超预算列支的事项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执行费用开支的事前审批流程,从预算管理源头上控制费用、防范虚假报销的舞弊风险。

(四)加强对经办部门报账人员的学习培训

通过对公司《费用管理办法》、《招待费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学习,以此作为相关经办部门报账人员提供具体执行依据。同时加强对经办人员的事前告知、重点复核、加强提醒,如:在审核纸质报销单时告知经办人或在报销单注明所缺附件等审核意见,提高费用报销的正确性。

报销管理虽然只是公司经营支出的一部分,但正是因为金额较小而经济事项复杂,潜在着很多舞弊风险。财务人员作为报销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有责任防范财务管理风险,为公司经营健康发展筑牢防护墙。